|
秀州僧本瑩凈照堂 / 作者:蘇轍 |
有僧訪我攜詩卷,自說初成凈照堂。
求得篇章書壁素,不論塵土漬衣黃。
故山別后成新歲,歸夢春來繞舊房。
看取盈編定何益,客來無語但循墻。
|
|
秀州僧本瑩凈照堂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秀州僧本瑩凈照堂》。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有僧訪我攜詩卷,
自說初成凈照堂。
求得篇章書壁素,
不論塵土漬衣黃。
故山別后成新歲,
歸夢春來繞舊房。
看取盈編定何益,
客來無語但循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與僧人本瑩相遇的情景。詩中,本瑩帶著自己的詩卷來訪,自稱初次成就了一座名為凈照堂的佛堂。他希望能夠將自己的詩篇書寫在潔白的墻壁上,不論是塵土還是衣黃都不重要。描寫了蘇轍與本瑩分別后度過了一年,而當春天再次來臨時,他回到了舊房中,彷佛回到了過去的夢境。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對詩篇的看法,他認為詩篇的積累和定稿對于客人來訪并沒有實質的益處,他們來了就只是默默地沿著墻壁走過而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蘇轍與僧人本瑩的相遇和思考,表達了一種淡泊名利、超脫塵世的心境。詩人通過對本瑩帶來的詩卷和凈照堂的描寫,展現了佛教思想中追求清凈和超越塵世的主題。塵土漬衣黃的描繪,強調了詩人對物質和外在形式的不重視,更注重內心的凈化和真實的感受。詩人對歸夢春來和舊房的描繪,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最后兩句則對詩篇的價值進行了思考,認為詩篇的堆砌和定稿并不能帶來實質的益處,而是客人來了就只是默默地走過而已,強調了超越文字形式的內在精神和情感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凈照堂、歸夢春來和詩篇的描繪,傳遞了詩人蘇轍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凈化的情感和思考,展現了一種淡泊名利、超越物質欲望的佛教意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