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封道中三絕 緱山祠 / 作者:蘇轍 |
飛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連少室孫。
夜靜笙聲兼鶴下,回看惟有故山存。
|
|
登封道中三絕 緱山祠解釋:
《登封道中三絕 緱山祠》是蘇轍在宋代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仙不返周王子,重阜相連少室孫。
夜靜笙聲兼鶴下,回看惟有故山存。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游歷登封道路上所見的景象,并表達了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山川和宗廟來表達自己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敬仰,同時也抒發(fā)了對逝去的時光和人事物的懷念之情。
賞析:
首句中的"飛仙不返周王子",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旦,他被封為緱山神仙,因此稱為"飛仙"。然而,這里描述的是他不再返回緱山,可能是指周公旦已經(jīng)逝去或者離開了緱山。接下來的一句"重阜相連少室孫",描述了緱山與少室山相連,兩山之間的景色壯麗。這里的"少室孫"指的是少室山,它與緱山相鄰。
第二句"夜靜笙聲兼鶴下",描繪了夜晚的景象。夜晚安靜時傳來笙聲,預(yù)示著夜晚的祭祀活動,而鶴的降臨則象征著祥瑞和吉祥。整句意味著在寧靜的夜晚,笙聲和鶴的降臨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感覺。
最后一句"回看惟有故山存",表達了蘇轍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即使他離開了故鄉(xiāng),回首望去,唯有故山依然屹立不倒。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也凸顯了他對故鄉(xiāng)記憶的珍視。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山川景色和夜晚的祭祀活動,同時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傳統(tǒng)的描寫,詩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故鄉(xiāng)和傳統(tǒng)的深深眷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