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李倅鈞訪趙嗣恭留飲南園晚衙先歸 / 作者:蘇轍 |
城南高樓出喬木,下有方塘秋水足。
新霜未變草木鮮,晚日旋催梨棗熟。
雨荒松菊半榛莽,風老菰蒲初瑟縮。
門前大路多塵土,日中過客無留轂。
開門卻掃如有待,下馬升堂真不速。
勸我一振衣上黃,臨風共倒樽中淥。
肴蔬草草意不盡,絲竹泠泠暗相屬。
琳宮仙伯自閑暇,幕府粗官苦煩促。
晚衙簿領當及期,后堂車轄要須漉。
令人更愧東宮師,眷戀溪山棄華屋。
|
|
同李倅鈞訪趙嗣恭留飲南園晚衙先歸解釋:
《同李倅鈞訪趙嗣恭留飲南園晚衙先歸》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城南高樓出喬木,下有方塘秋水足。
新霜未變草木鮮,晚日旋催梨棗熟。
雨荒松菊半榛莽,風老菰蒲初瑟縮。
門前大路多塵土,日中過客無留轂。
開門卻掃如有待,下馬升堂真不速。
勸我一振衣上黃,臨風共倒樽中淥。
肴蔬草草意不盡,絲竹泠泠暗相屬。
琳宮仙伯自閑暇,幕府粗官苦煩促。
晚衙簿領當及期,后堂車轄要須漉。
令人更愧東宮師,眷戀溪山棄華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與李倅鈞一同訪問趙嗣恭,留在南園晚衙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城南高樓、方塘的秋水、新霜和即將成熟的梨棗等景物,展示了秋天的景色。雨后的松菊、菰蒲的凋落以及大路上的塵土,表現出光陰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詩人形容自己的門庭之內有待整理,但賓客的到來卻不曾遲延。他邀請李倅鈞共同舉杯暢飲,借酒消愁。絲竹之音在夜幕中低聲相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琳宮仙伯自在閑適、幕府粗官忙碌煩促的對比,并表達了對東宮師的羨慕和對溪山生活的眷戀。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為背景,通過描寫細膩的景象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感悟。
詩詞開篇描繪了城南高樓和方塘的秋水,以及新霜下的鮮綠草木,表現了秋天的景色和季節的變遷。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了人生充滿了無常和變化,而人應該積極適應和面對這些變化。
詩詞的中間部分通過描寫雨后的凋落松菊和初瑟縮的菰蒲,以及大路上的塵土,表現出光陰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這些景象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詩人在其中抒發了對光陰易逝的感嘆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詩詞的后半部分,詩人描繪了自己的門庭之內有待整理,但賓客的到來卻不曾遲延。他邀請李倅鈞共同舉杯暢飲,借酒消愁展示了作者對友情和寬慰的渴望。絲竹之音在夜幕中低聲相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給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寧靜和溫馨的氛圍。
最后幾句詩詞描繪了琳宮仙伯自在閑適、幕府粗官忙碌煩促的對比,以及對東宮師的羨慕和對溪山生活的眷戀。這里反映了作者對官場生活和功名利祿的厭倦,對自然山水和閑適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情感的抒發和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考,展示了蘇轍獨特的情感和文學才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友情和理想生活的思索和感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沉、寧靜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