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王鞏留別 / 作者:蘇轍 |
決策歸田豈世情,網羅従此脫余生。
請君速治雞黍具,待我同為沮溺耕。
秋社相従醵錢飲,日高時作叩門聲。
茅廬但恐非君處,籍籍朝中望已傾。
|
|
次韻王鞏留別解釋:
《次韻王鞏留別》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決策歸田豈世情,
網羅從此脫余生。
請君速治雞黍具,
待我同為沮溺耕。
秋社相從酬錢飲,
日高時作叩門聲。
茅廬但恐非君處,
籍籍朝中望已傾。
詩詞的中文譯文:
放棄官場歸田固然不符合世俗的期望,
但從此擺脫了俗世的紛擾。
請你快速準備好農田的雞黍工具,
等待我與你一起從事勤勞的農耕生活。
到了秋天,我們將一起參加社會的慶典,共飲美酒,
每天早晨,當太陽升起時,我將敲你的門。
我住在簡陋的茅屋里,只是擔心這里不是你的歸宿,
我這卑微的身份在朝廷中已經失去了期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離開官場歸田生活的決心和期望。詩人認為返鄉務農是一種擺脫塵世紛擾、過上簡樸生活的途徑。詩中的"決策歸田"和"網羅從此脫余生"表達了詩人放棄官場的決心和對于擺脫世俗的期待。
詩人邀請朋友快速準備好農田的工具,表示希望朋友能夠一同加入農耕的生活。"治雞黍具"意味著過上簡樸的農民生活,體現了詩人對于純樸、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詩中的"秋社相從酬錢飲"描繪了鄉村慶典的景象,人們在秋天的社會活動中共同慶祝,齊飲美酒。"日高時作叩門聲"表明詩人將會早起敲朋友的門,希望能夠與朋友一同共事。
詩人住在簡陋的茅廬,但擔心這里并非朋友的理想居所。"籍籍朝中望已傾"揭示了詩人已經失去了在朝廷中的希望和前途。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放棄官場返鄉務農的決心,同時表現出對于樸素生活的向往和對友誼的真摯期望。這首詩詞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歸田情懷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對純樸生活的推崇和對人情深厚友誼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