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 / 作者:蘇轍 |
家風承舊相,國體繼皇姑。
定策從中禁,傳聲震海隅。
春風開閉蟄,朝露濕焦枯。
萬里生還客,冠纓淚雨濡。
|
|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解釋: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家風承舊相,
尊重祖先的家庭風范代代相承,
國體繼皇姑。
繼承并發(fā)揚皇姑所奠定的國家制度。
定策從中禁,
定策從中制定禁令,
傳聲震海隅。
傳達聲音震動到海角天涯。
春風開閉蟄,
春風吹拂開啟沉睡的昆蟲,
朝露濕焦枯。
朝露滋潤焦枯的植物。
萬里生還客,
千里迢迢歸來的客人,
冠纓淚雨濡。
頭上冠纓濕透了淚雨。
第二首:
皇宮落日輝,
皇宮失去光輝,
國殤蘭亭晦。
國家的興衰與蘭亭晦暗相呼應。
御筆書金硯,
御筆書寫金色的硯臺,
宮漏絕銀灰。
宮廷的漏壺停止了銀色的滴落。
萬里黃河濁,
黃河泥沙混濁千里,
山河盡銅柱。
山河之間盡是銅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寫給大行皇太后的挽詞,表達了對皇太后的哀悼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詞通過家風、國體、定策等詞語,展示了蘇轍對皇太后在家庭和國家方面的杰出貢獻的贊美。同時,詩中也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寫,以春風、朝露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皇太后離世的悲痛之情。最后兩句則以黃河濁、山河銅柱的形象,象征國家的動蕩和沉寂。整首詩詞通過對家國的描寫和抒發(fā)情感,展現(xiàn)了作者對皇太后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既是對皇太后的悼念,也是對家國的思考和關切,通過精練的詞語和形象的描繪,展示了蘇轍才華橫溢的寫作能力和對時代的深刻洞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