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蘇公佐修撰知梓州 / 作者:蘇轍 |
乘軺舊西蜀,出鎮復東川。
父老知遺愛,壺漿定滿前。
江山昔年路,旄節異邦權。
望重朝中舊,疆分劍外天。
歲登無猛政,蠻服罷防邊。
去國身雖樂,憂時論獨堅。
孤誠抱松直,匯進比茅連。
我亦相従逝,疏狂且自全。
|
|
送蘇公佐修撰知梓州解釋:
《送蘇公佐修撰知梓州》是宋代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乘坐豪華的馬車,離開曾經鎮守的西蜀,再次出征東川。老百姓都知道您的深情厚意,已經裝滿了美酒和美食。這片江山曾經是您征戰的道路,旗幟已經飄揚在異邦的權力之下。遠望時,您在朝中的地位備受重視,而疆土劃分已經超越了劍外天。歲月流轉,政治已不再強硬,邊防的蠻族服從也已罷休。離開國家雖然身心暢快,但在困難時刻,您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您孤身一人,堅守著忠誠和正直的品質,這與那些趨炎附勢的人相比,更像是松樹挺立于原野,而不是茅草連綿一片。我也曾經與您相伴一段時光,雖然生活放蕩不羈,但我卻保持了自己的完整。
詩詞表達了詩人蘇轍對蘇公佐修撰知梓州的送別之情。蘇公佐是蘇轍的父親,擔任過修撰知梓州的職位。詩人在送別的時刻,感慨萬千,表達了對父親的敬愛和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蘇公佐在西蜀和東川的征戰經歷,以及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對國家的貢獻。詩人對父親堅守忠誠和正直的品質表示贊賞,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與父親分別后的孤獨和自傲之情。
整首詩以蘇轍的獨特視角展現了對父親的深情厚意,以及對忠誠和堅持價值的贊頌。通過描繪父親的征戰經歷和朝中的地位,詩人展示了蘇公佐的英勇和忠誠,以及他對家族、朝廷和江山的熱愛。詩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增添了詩意的層次感,如江山昔年路、旄節異邦權等,使詩詞更富有畫面感和感情色彩。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充滿了對親情和忠誠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蘇轍的自豪與堅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