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經臺 / 作者:蘇轍 |
輪扁不能令子巧,老聃雖智若為傳。
遺經尚在臺如故,弟子今無似喜賢。
|
|
傳經臺解釋:
《傳經臺》是蘇轍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輪扁不能令子巧,
老聃雖智若為傳。
遺經尚在臺如故,
弟子今無似喜賢。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傳經臺,這里是傳授經書的地方。詩人通過對傳經臺的描寫,表達了一種思考和反思的情感。他認為,傳經臺雖然能夠保留古代經書的智慧,但是它無法使人變得聰明,就像輪扁無法使子弟變得巧妙一樣。即使老聃(老子)雖然智慧非凡,但是他的智慧也無法通過傳經臺傳授給后世的弟子。盡管遺留下來的經書仍然保存在傳經臺上,但是現在的弟子們卻沒有像喜賢一樣能夠真正欣賞古代智慧的能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傳經臺的隱喻,表達了作者對于古代智慧的思考和反思。傳經臺象征傳承和保留古代的知識和智慧,但它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對智慧的理解和應用。詩中的輪扁和老聃分別代表了古代的教育方式和智者,它們無法直接使人變得聰明或智慧。同時,作者也暗示了傳統文化的斷裂和現代人對于古代智慧的缺失。盡管遺留下來的經書仍然在傳經臺上,但是現代的弟子們卻無法真正領悟其中的智慧,缺乏對古代智慧的欣賞和理解。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隱喻的手法,傳達了作者對于古代智慧與現代人的關系的思考。它提醒人們不能僅僅依賴于傳統的知識和經驗,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來拓展智慧。同時,也呼吁人們應該重視古代智慧的傳承和欣賞,以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