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子瞻余杭法喜寺綠野亭懷吳興太守孫莘老 / 作者:蘇轍 |
信美非吾土,三吳一水中。
亭高望已極,舟入去無窮。
朝市知安在,湖山信有功。
遨游逐鳧鴨,飲食數魚蟲。
波浪喧朝夕,梅烝變綠紅。
逢人問京洛,去國長兒童。
同舍情相接,鄰邦信屢通。
相邀欲相過,道里訊溪翁。
|
|
次韻子瞻余杭法喜寺綠野亭懷吳興太守孫莘老解釋:
詩詞《次韻子瞻余杭法喜寺綠野亭懷吳興太守孫莘老》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信美非吾土,三吳一水中。
亭高望已極,舟入去無窮。
朝市知安在,湖山信有功。
遨游逐鳧鴨,飲食數魚蟲。
波浪喧朝夕,梅烝變綠紅。
逢人問京洛,去國長兒童。
同舍情相接,鄰邦信屢通。
相邀欲相過,道里訊溪翁。
詩意:
這首詩以懷念吳興太守孫莘老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于吳興地區美麗風景和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人描述了吳興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以及自己在此地的暢游和感受。他通過描繪湖山、亭臺、舟行等元素,表達了對吳興地區的景色和文化的贊美。詩人還提到了自己離開故鄉的心情,感嘆時光的流逝,對京洛的思念,以及與他人的交往和鄰國之間的友好關系。
賞析:
這首詩以蘇轍獨特的寫景手法,將吳興地區的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詩中的湖山、亭臺、舟行等景物形象鮮明,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覺。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游覽經歷,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喜愛之情。他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的變化和季節的輪回,以及梅花的顏色變化,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
除了自然景觀,詩中還流露出詩人對故鄉和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提到了自己離開故鄉的感受,對京洛的思念和對長大后的迷茫感。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與他人的交往和鄰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展現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和平相處的向往。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感慨,表達了詩人對故土和人際關系的感悟和思考。
這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鮮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蘇轍的才華和對生活的感悟。它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贊美,還蘊含著對家鄉、友情和人生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感動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