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天慶觀 / 作者:蘇轍 |
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
松聲聞道路,竹色凈軒墀。
江近風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墳吊遺直,狂暗閔元規。
〈卞壺墓在觀側。
〉主
|
|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天慶觀解釋:
詩詞:《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天慶觀》
天慶觀,觀音寺,坐落在金陵(即今天的南京)。詩人蘇轍寫了這首詩來贊美觀音寺的美景和歷史。
詩詞的中文譯文:
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
松聲聞道路,竹色凈軒墀。
江近風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墳吊遺直,狂暗閔元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天慶觀的景色和歷史,以及詩人的感慨。
首先,詩人表達了觀音寺的歷史命運: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這里的"興廢不可必"指的是寺廟的興衰與命運無法預測,而"冶城今靜祠"則表示如今觀音寺已經成為一座靜謐的廟宇。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觀音寺的自然景觀。他聽到了松樹的風聲,松聲傳遍了道路;看到了竹子的清綠,竹色潔凈了軒墀(指庭院)。通過這些描寫,詩人給讀者展示了觀音寺的寧靜和自然之美。
然后,詩人提到江水的附近,風云改變了景色,亭子更加深邃,草木茂盛。這里的描述表達了江水附近的景色變化和觀音寺周圍的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
最后,詩人提到了孤墳,懷念遺直(可能指古代有功之人)。而"狂暗閔元規"則是對閔元規(古代文人)的悼念之情。這部分內容突出了歷史的長河和人事的無常。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天慶觀的描繪,表達了觀音寺的美景和歷史,以及詩人對興衰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它展示了蘇轍對自然和歷史的敏感,以及對生命和時光流轉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