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麥 / 作者:蘇轍 |
春寒風雨淫,蠶麥止半熟。
耕桑未嘗親,有獲敢求足。
鄰田老翁嫗,囊空庾無粟。
機張久乏緯,食晏惟薄粥,熟耕種未下,屢檮云不旋。
私憂止寒餓,王事念鞭撲。
為農良未易,為吏畏簡牘。
閉門差似可,忍饑有余福。
|
|
蠶麥解釋:
《蠶麥》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春寒風雨陰,
蠶麥只有半熟。
耕桑未曾親,
有所獲卻敢求滿足。
鄰田的老翁婦,
囊中空空一無粟。
機器早已張羅久,
吃的只有稀粥。
莊稼已經成熟,
屢次遭受災難不停。
私心憂慮只是因為饑寒,
國家大事卻顧不及。
為農耕作并不容易,
為官吏則懼怕公文的簡牘。
閉門自守或許還可以,
忍受饑餓已是幸福有余。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農村貧困的景象。春天來臨,天寒地凍,風雨交加,蠶麥只有一半成熟。農民雖然辛勤耕作,但收獲微薄,仍然敢于渴望更多。鄰居們的老人家囊中空空,一無所得。農具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供給不足。他們只能吃著稀粥,而莊稼還未收割就遭受了多次災害。作者私心憂慮,只是因為自己的饑寒問題,而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為農耕作并不容易,而官吏則害怕處理公文的繁瑣。閉門自守或許可以保全一些,忍受饑餓已經是幸福的余額。
這首詩詞體現了蘇轍對農民生活的關注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他通過描繪農民的艱苦生活,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作的贊美和同情。詩中的農民生活的細節,如蠶麥的收成、老人的貧困、農具的老舊等,都展示了農民的辛勞和困苦。同時,詩人也從農民的角度反思社會問題,暗示了社會不公和官吏的腐敗。詩人通過對比農民與官吏的處境,呼吁社會應該重視農民的付出,關注農村的發展。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關懷和對社會現實的悲憤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