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太山四首其三靈巖寺 / 作者:蘇轍 |
青山何重重,行盡土囊底。
巖高日氣薄,秀色如新洗。
入門塵慮息,盥漱得清泚。
高堂見真人,不覺首自稽。
祖師古禪伯,荊棘昔親啟。
人跡尚蕭條,豺狼夜相觝。
白鶴導清泉,甘芳勝醇醴。
聲鳴青龍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滿畦塍,豈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飲食安四體。
一念但清涼,四方盡兄弟。
何言庇華屋,食苦當如薺。
|
|
游太山四首其三靈巖寺解釋:
《游太山四首其三靈巖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山何重重,
行盡土囊底。
巖高日氣薄,
秀色如新洗。
在這蒼翠的山巒之間,
我一路走到了盡頭。
高山峭壁聳立,陽光稀薄,
山峰秀麗,如同剛洗過一般清新。
入門塵慮息,
盥漱得清泚。
高堂見真人,
不覺首自稽。
一進入寺門,塵世的煩惱消散,
洗凈身上的塵垢。
在高堂里見到了真正的修行者,
不由自主地俯首敬禮。
祖師古禪伯,
荊棘昔親啟。
人跡尚蕭條,
豺狼夜相觝。
這里的祖師是古代的禪宗前輩,
他們曾經親自開創了這個寺廟。
寺廟中的人跡稀少,
夜晚常有野獸相互角逐。
白鶴導清泉,
甘芳勝醇醴。
聲鳴青龍口,
光照白石陛。
白鶴引導著清泉流淌,
它們的清涼勝過美酒。
清晨的鐘聲回蕩在山中,
陽光照耀著白色的石階。
尚可滿畦塍,
豈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
飲食安四體。
寺廟中的菜園依然豐富,
不僅有蔬菜,還有大米。
住在這里的僧人有三百人,
飲食充足,身體健康。
一念但清涼,
四方盡兄弟。
何言庇華屋,
食苦當如薺。
只要心中有一片清涼的念頭,
四方的人都會成為兄弟。
何必言說相互庇護的華麗詞句,
在寺廟中吃苦修行才能如同苦菜一樣堅韌。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在游歷太山時對靈巖寺的感受和體會。他贊美了這座山寺的幽靜和高遠,以及僧侶們的清修和自持。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色和修行者的生活,詩詞傳遞出寺廟所代表的寧靜與純凈,以及修行者們刻苦修煉的精神。同樣,詩中也表達了對物質享受的淡泊和對人情世故的超脫態度,以及修行者們通過心靈的凈化實現親如兄弟的心境。
該詩詞以其簡練的語言、清新的意象和富有禪意的寫作風格,展現了蘇轍的詩詞才華,并傳遞了對修行和內心凈化的思考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