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數粥行 / 作者:范成大 |
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大杓轑鐺分口數,疫鬼聞香走無處。
鎪姜屑桂澆蔗糖,滑甘無比勝黃粱。
全家團欒罷晚飯,在遠行人亦留分。
褓中孩子強教嘗,余波遍沾獲與臧。
新元葉氣調玉燭,天行已過來萬福;
物無疵癘年谷熟,長向臘殘分豆粥。
|
|
口數粥行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范成大所作的《口數粥行》。詩中描寫了臘月二十五這一家家煮豆粥的傳統習俗,以及豆粥的制作過程和品嘗體驗。詩中的口數指的是分配食物的口數,而大杓轑鐺則是指煮粥時的聲音。詩中還提到了疫鬼,這是指當時的瘟疫,而聞香走無處則是指豆粥的香氣能夠驅走疫鬼。
詩中還描寫了豆粥的配料,如鎪姜、屑桂、蔗糖等,以及豆粥的口感,滑甘無比勝黃粱。詩中還提到了全家團聚共進晚餐的場景,以及孩子們嘗試豆粥的情景。最后,詩中以新元葉氣調玉燭、物無疵癘年谷熟、長向臘殘分豆粥作為結尾,表達了對新年的祝福和對豆粥的珍視。
中文譯文:
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大杓轑鐺分口數,疫鬼聞香走無處。
鎪姜屑桂澆蔗糖,滑甘無比勝黃粱。
全家團欒罷晚飯,在遠行人亦留分。
褓中孩子強教嘗,余波遍沾獲與臧。
新元葉氣調玉燭,天行已過來萬福;
物無疵癘年谷熟,長向臘殘分豆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代臘月二十五這一家家煮豆粥的傳統習俗,以及豆粥的制作過程和品嘗體驗。詩中通過描寫豆粥的香氣能夠驅走疫鬼,表達了對疫病的畏懼和對健康的珍視。詩中還表現了家庭團聚的溫馨場景,以及對新年的祝福和對豆粥的珍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臘月二十五這一傳統習俗的描寫,展現了宋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詩中通過對豆粥的制作過程和品嘗體驗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家庭團聚和對美食的珍視。詩中還通過對疫鬼的提及,表達了對疾病的畏懼和對健康的珍視。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是一首具有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