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 / 作者:黃庭堅 |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螫,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
|
清明解釋:
《清明》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佳節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螫,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
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
滿眼蓬蒿共一丘。
詩意:
《清明》這首詩通過描繪清明節的景象,表達了黃庭堅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觸動。詩中雖然以清明節為題材,但通過對節日景象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的憂思和對人生的反思。詩中通過對雷雨的描述,暗喻社會的動蕩和人們的困境,揭示了人們在世俗紛擾中的痛苦和苦衷。通過描述人們的祭祀行為,表達了人們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和社會地位的焦慮。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智慧和才能的贊嘆,以及對人生不同命運的思考。
賞析:
1. 雅致的意境:詩中以清明節為背景,通過描繪雷雨、野田、郊原等景象,創造出一幅清新雅致的自然景觀。描繪草木柔軟、桃李笑靨等形象,給人以春天的美好感受。
2. 表達人生哲理:詩中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揭示和人生命運的反思,表達了對名利之外價值的思考。詩人通過賢愚千載的提問,表達了對智慧和才能的贊嘆,強調了人生的真正意義不在于功名利祿,而在于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真理。
3. 對比的手法:詩中通過對清明節和人們的祭祀行為的對比,突出了現實社會的世俗和虛榮,以及人們內心的矛盾和迷茫。通過滿眼蓬蒿共一丘的描述,表達了人們在社會的浮沉中最終歸于平等的命運。
總體上,黃庭堅的《清明》以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哲思,通過描繪清明節的景象,表達了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和觸動,使讀者思考人生的真諦和追求內心的平靜與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