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 作者:黃庭堅 |
四十九年大教主,波旬請故入涅盤。
佛身常尋法界住,非其境界故不見。
未法眾生蒶福田,眾魔染衣汗戒律。
稽首那迦住世間,令我常生遇佛想。
|
|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解釋: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四十九年大教主,
波旬請故入涅盤。
佛身常尋法界住,
非其境界故不見。
未法眾生蒶福田,
眾魔染衣汗戒律。
稽首那迦住世間,
令我常生遇佛想。
詩意: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贊頌南山羅漢的十六首之一。詩中表達了對羅漢的贊美和崇敬之情。黃庭堅以虔誠的心態描述了羅漢的境界和功德,并表達了自己對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黃庭堅對南山羅漢的贊頌和敬仰之情。首句“四十九年大教主”,表明黃庭堅對羅漢的尊崇和敬意。接著提到“波旬請故入涅盤”,指的是羅漢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選擇入涅盤(涅槃)而不再投胎轉世。這句話表達了羅漢舍棄塵世的追求和超脫的境界。
接下來的兩句“佛身常尋法界住,非其境界故不見”,描述了羅漢常常在法界中居住,而凡夫俗子因為境界不夠高深,所以無法看到羅漢的存在。這表達了羅漢境界的崇高和超凡脫俗的特質。
接著的兩句“未法眾生蒶福田,眾魔染衣汗戒律”,揭示了凡夫眾生尚未修行佛法,沒有累積足夠的福德,而羅漢則戰勝了各種困難和誘惑,守護佛法的戒律。這里通過對比,強調了羅漢的偉大和修行的重要性。
最后兩句“稽首那迦住世間,令我常生遇佛想”,表達了黃庭堅對羅漢的敬仰之情,并表示羅漢的存在和教誨給予了他常常思考佛法的機緣和靈感。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凝練的語言,表達了黃庭堅對羅漢的崇敬和追求佛法的心態,同時也表現出了羅漢境界的高超和修行的重要性。這首詩詞充滿了虔誠和敬意,向讀者傳遞了一種對佛法和修行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