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高子勉十首 / 作者:黃庭堅 |
峴南羈旅井,灞上獵歸亭。
日繞分魚市,風回落雁汀。
筆由詩客把,笛為故人聽。
但恐蘇耽鶴,歸時或姓丁。
|
|
次韻高子勉十首解釋:
《次韻高子勉十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峴南羈旅井,灞上獵歸亭。
日繞分魚市,風回落雁汀。
筆由詩客把,笛為故人聽。
但恐蘇耽鶴,歸時或姓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峴南地區旅居的景色和心情。詩人在峴山南方的羈旅之地,看到了一口井,以及在灞河畔的獵歸亭。白天繞過魚市的鬧市,晚上風吹回來,傾落在雁汀上。詩人把自己的詩作當作文房四寶之一的筆,而笛子則是為了故友而吹奏的。詩人擔心自己像蘇軾那樣耽誤了文學而只能隱姓埋名,或者像丁謂那樣只能在歸鄉時才得以露面。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峴南旅居的思緒和情感。詩人以山水井泉和江河景色作為背景,通過描繪日出日落、風吹雁歸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幻和時光的流轉。同時,詩人以筆和笛子作為象征,凸顯了自己在詩歌創作和友情交往中的角色。他將自己的詩作看作是一種表達和記錄內心情感的工具,而笛子則是為了讓故友能夠聆聽自己的心聲。在詩的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命運的擔憂和不安,希望自己不會像蘇軾那樣只能在匿名中發表作品,或者像丁謂那樣只能在特定時刻才能顯露身份。
整首詩以樸素自然的描寫方式,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對于生活的思考。通過對于細微之處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同時,詩中對于文學創作和人際交往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于詩歌創作和友情的珍視與堅持。整首詩既展現出了作者的情感體驗,又抒發了對于人生境遇和命運的憂慮,通過簡短而意味深長的語句,給讀者留下了深思和想象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