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高子勉十首 / 作者:黃庭堅 |
志士難推轂,將如高子何。
心期誠不淺,余論或相多。
欲向滄洲去,還能小艇麼。
鸕鶿西照處,相并曬漁蓑。
|
|
次韻高子勉十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次韻高子勉十首》之一。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志士難推轂,將如高子何。
心期誠不淺,余論或相多。
欲向滄州去,還能小艇麼。
鸕鶿西照處,相并曬漁蓑。
詩意:
這首詩詞以高子勉為題材,表達了對志士難以實現(xiàn)理想的無奈和思考。詩人黃庭堅自問,若將自己比作高子勉(一位志士),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上將會面臨怎樣的困難。他坦言自己的心愿雖然真摯,但可能還存在一些許多可議之處。在詩的結(jié)尾,黃庭堅提到鸕鶿曬漁蓑的景象,以此形象象征著平凡的生活與勤奮努力的態(tài)度。
賞析:
1. 這首詩以直接的問句開頭,突顯了黃庭堅對高子勉這一形象的思考和疑惑。通過將自己置于高子勉的位置上,詩人表達了對志士們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zhàn)的思考和同情。
2. 第二句“心期誠不淺,余論或相多”表明詩人對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的堅定,但也承認自己的觀點可能還有待商榷。這種自我懷疑和思考展示了黃庭堅作為一位詩人和思想家的謙遜和開放態(tài)度。
3. 第三、四句中的“滄州”和“小艇”象征著遠行和追求理想的決心,但同時也表達了黃庭堅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這種矛盾心態(tài)使詩人形象更加豐滿和真實。
4. 最后兩句通過描繪鸕鶿曬漁蓑的場景,表達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和勤奮努力的精神。這里的鸕鶿可以被視為一種勤勞的象征,曬漁蓑則象征著平凡生活中的辛勤努力和對未來的期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對高子勉的思考為線索,表達了詩人對志士理想追求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疑惑。通過反思和對比,詩人展現(xiàn)了對平凡生活中勤奮努力的贊美,并以此呼喚讀者珍惜現(xiàn)實生活、努力奮斗的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