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答魏道輔寄懷十首 / 作者:黃庭堅 |
生涯共七十,去日良已半。
短長相觖望,面盡酒可斷。
大道體甚寬,窘束非達觀。
莫問夜如何,醉從雞號旦。
|
|
和答魏道輔寄懷十首解釋:
《和答魏道輔寄懷十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生涯共七十,
去日良已半。
短長相觖望,
面盡酒可斷。
大道體甚寬,
窘束非達觀。
莫問夜如何,
醉從雞號旦。
中文譯文:
人生經歷七十年,
離去的歲月已過半。
短暫和漫長相互期待,
面龐上已經寫滿了酒的痕跡。
世間的道路非常寬廣,
然而窘迫束縛使人難以達到豁達的境界。
不要問夜晚如何度過,
迷醉中醒來,聽到雞鳴告示黎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黃庭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描述了自己七十歲的年紀,表示已經活過了大半個人生。通過對短暫與漫長、相望與期待的描繪,他暗示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詩中提到的"面盡酒可斷"表達了他過度沉溺于酒色的感覺,面容已經被酒所玷污。這一描寫不僅反映了黃庭堅自身的生活狀態(tài),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生欲望和誘惑的反思。
黃庭堅進一步表達了對世間道路的思考。他認為大道雖然寬廣,但人們常常受到窘迫和束縛,難以達到真正的達觀與豁達。這種窘迫可能來自于社會、人際關系以及人的內心。這種觀點表達了他對人生追求自由、超脫束縛的渴望。
最后兩句詩表現(xiàn)了黃庭堅對夜晚和清晨的感受。他以醉酒的狀態(tài)醒來,聽到雞鳴聲,意味著夜晚已經過去,新的一天開始了。這種醉酒中的覺醒和迎接黎明的意象,可以理解為對新的希望和機遇的期待。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黃庭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通過對短暫與漫長、窘迫與寬廣、醉酒與清晨的描繪,詩詞傳遞了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自由、豁達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