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楊明叔四首 / 作者:黃庭堅 |
道常無一物,學要反三隅。
喜與嗔同本,嗔時喜自俱。
心隨物作宰,人謂我非夫。
利用兼精義,還成到岸桴。
|
|
次韻楊明叔四首解釋:
《次韻楊明叔四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道常無一物,
學要反三隅。
喜與嗔同本,
嗔時喜自俱。
心隨物作宰,
人謂我非夫。
利用兼精義,
還成到岸桴。
中文譯文:
道常常沒有任何實質存在,
學問的要義在于超越狹隘的觀點。
喜悅和憤怒本質相同,
在憤怒的時候也能感到喜悅。
心靈隨著物質而執掌,
人們說我不像一個丈夫。
從利益中獲取智慧,
最終回歸到安穩的彼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探討了人們與世界的關系以及修身養性的道理。
詩中的"道"指的是宇宙的本源和真理,詩人表達了道無形無物的觀念。他認為學問的真諦在于超越狹隘的視角和固有的觀念,以求得更高的境界。
接下來,詩人談到喜悅和憤怒本質相同。他認為在憤怒的時候,也能夠感受到喜悅的存在。這表明情緒的變化是常態,人們應當超越情感的波動,保持內心的平和。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談到心靈隨著物質而執掌,但人們卻認為他不像一個丈夫,這里的"丈夫"可以理解為"成熟的人"。詩人以自己為例,表達了對自身在世俗眼中的評價與實際情況的對比。他認為人們容易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無法理解內在的境界。
最后,詩人提到利益與智慧的關系。他認為通過追求利益,同時獲得智慧和精神上的滿足,最終能夠回到安穩的彼岸,實現人生的圓滿。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修身養性和人生觀念的思考。他倡導超越狹隘的觀點,保持內心的平和,并通過追求智慧和精神上的滿足來實現人生的圓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