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詩七首 / 作者:黃庭堅 |
營巢燕燕幾時休,在處成家春復秋。
歲歲自來還自去,主人無厭客無求。
|
|
雜詩七首解釋:
《雜詩七首》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雜詩七首
營巢燕燕幾時休,
在處成家春復秋。
歲歲自來還自去,
主人無厭客無求。
譯文:
燕子筑巢何時休,
在哪里成家春又秋。
歲歲年復年來去,
主人無厭客無求。
詩意和賞析:
《雜詩七首》是黃庭堅的一首短詩,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詩中以燕子筑巢為形象,寄托了對安定、和諧生活的向往。
首句“營巢燕燕幾時休”,表現了燕子筑巢的勤勞和不懈的努力,也暗喻了人們在追求安居樂業的過程中的堅持和奮斗。燕子在春天和秋天都會筑巢,這里可以理解為黃庭堅對安定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在處成家春復秋”,描繪了燕子在不同季節繁衍生息、成家立業的景象。這也暗示了人們在不同的時節中,都有自己的奮斗和生活的軌跡。
最后兩句“歲歲自來還自去,主人無厭客無求”,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歲歲年復年來來去去,象征著時間的無情推移,而“主人無厭客無求”則反映了作者對于安穩寧靜生活的滿足和對物質欲望的淡漠。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黃庭堅對于平淡生活的珍視和對于安寧的向往。通過燕子筑巢的形象,詩人映射出自己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表達了對于寧靜、穩定和滿足的追求。這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種生活理念,即追求淡泊、寧靜和內心的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