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國挽詞二首 / 作者:黃庭堅 |
七閩家舉子,百粵海還珠。
往日推忠厚,窮年領轉輸。
一床遺杖屨,萬事委錙銖。
豈有蒼茫恨,歸巢未拮據。
|
|
文安國挽詞二首解釋:
《文安國挽詞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七閩家舉子,百粵海還珠。
往日推忠厚,窮年領轉輸。
一床遺杖屨,萬事委錙銖。
豈有蒼茫恨,歸巢未拮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黃庭堅對于自己所處的困境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的開篇寫到自己是七閩(福建)的舉子,也就是通過科舉考試而成為官員,而后又被調任到百粵(廣東廣西)地區。"海還珠"這句意味著黃庭堅離開故鄉,將離自己最親近的人和事物,就像珍貴的珠寶一樣留在了故鄉之中。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過去的歲月和自己的處境。"推忠厚"指的是黃庭堅過去被人推崇為忠誠正直之人,"領轉輸"則指他長期擔任公職,負責轉運糧食,這里有著一種責任和壓力。"一床遺杖屨"表達了黃庭堅離開故鄉時只帶著一些行李,其中包括遺留下來的家傳的拐杖和鞋履,它們象征著離別和遷徙。"萬事委錙銖"則表示黃庭堅對于萬事的處理都非常小心謹慎,毫不馬虎。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豈有蒼茫恨"意味著詩人并沒有對于離鄉背井而產生深深的懊惱和怨恨,"歸巢未拮據"則表示詩人渴望歸屬之地,并且對未來的生活并不擔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詞句描繪了詩人的離鄉之苦和對于人生困境的思考,表達了黃庭堅堅韌不拔、坦然接受命運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