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答靜翁并以筇竹一枝贈行四首 / 作者:黃庭堅 |
栽松道者身先老,放下鋤頭好再來。
八萬四千關捩子,與公一個鎖匙開。
|
|
再答靜翁并以筇竹一枝贈行四首解釋:
《再答靜翁并以筇竹一枝贈行四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栽松道者身先老,
放下鋤頭好再來。
八萬四千關捩子,
與公一個鎖匙開。
詩意:
這首詩是黃庭堅以四首回答友人靜翁的詩。詩中通過對栽松道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個人修行的感悟。詩人通過比喻自己栽植松樹的經歷,暗喻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他表示自己已經年老,但并不放棄繼續追求道的修行,他將放下手中的鋤頭,再次回到道的修行之中。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與友人靜翁共同追求道的心意,將友誼比喻為一把鎖匙,只有兩人共同持有,才能開啟通往道的大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道家思想的領悟和對友誼的珍視。詩人通過栽植松樹的形象,抒發了對人生短暫的思考,強調了追求道的修行的重要性。他表示年老并不意味著放棄,而是要更加努力地追求心中的信仰。詩中的“放下鋤頭好再來”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世俗功利的舍棄,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
最后兩句以巧妙的比喻將友誼與共同追求道的心意聯系起來,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與靜翁之間的深厚情誼。將友誼比喻為一把鎖匙,強調了兩人共同持有的重要性,彼此之間的默契和共同追求道的信念。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現了黃庭堅對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對友誼的認同,傳遞了對生命短暫和精神追求的思考。詩中的意象生動,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具有啟迪人心的哲理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