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枝詞二首 / 作者:黃庭堅 |
三峽猿聲淚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
渠儂自有回天力,不學垂楊繞指柔。
|
|
竹枝詞二首解釋:
《竹枝詞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夔州聽到三峽猿聲時的感受,以及夔州竹枝音樂帶給他的安慰和歡樂。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三峽的猿聲響起,我不禁淚流滿面,
夔州的竹枝曲解除了我的憂愁。
那樣的音樂擁有神奇的力量,
不像垂柳般柔軟,卻能讓人回天轉地。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述作者在三峽地區聽到猿聲時的感受,以及夔州的竹枝音樂給他帶來的愉悅,表達了音樂的獨特魅力和力量。詩中,作者通過對自然聲音和人類音樂的對比,傳達了音樂的治愈和安撫作用,使人們能夠超越痛苦和困境,找到內心的寧靜和慰藉。
賞析:
1. 對比手法:詩中使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猿聲和竹枝音樂的描述,突出了竹枝音樂的獨特魅力。猿聲代表著自然的悲傷和無助,而竹枝音樂則是人類創造的藝術,能夠超越自然的限制,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力量。
2. 音樂的力量:詩中提到夔州的竹枝音樂擁有回天轉地的力量,表達了音樂的神奇和超越性。這種音樂能夠撫慰人的情感,解除憂愁,使人們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3. 自然與人類的對比:詩中作者提到竹枝音樂不學垂楊繞指柔,暗示了竹枝音樂不同于自然的聲音,它是人類創造的藝術形式,但卻能夠超越自然聲音的柔軟,具有更為深遠的感染力。
《竹枝詞二首》通過對自然聲音和人類音樂的對比,表達了音樂的獨特魅力和力量,以及它能夠給人們帶來的慰藉和愉悅。這首詩展示了黃庭堅對音樂的熱愛和對人類情感的理解,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自然與人類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