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 / 作者:黃庭堅 |
王師學琴三十年,響如清夜落澗泉。
滿堂洗盡箏琶耳,請師停手恐斷弦。
神人傳書道人命,死生貴賤如看鏡。
晚知直語觸憎嫌,深藏幽寺聽鐘磬。
有酒如澠客滿門,不可一日無此君。
當時手栽數寸碧,聲挾風雨今連云。
此君傾蓋如故舊,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嬰杵臼立孤難,伯夷叔齊采薇瘦。
霜鐘堂上弄秋月,微風入弦此君悅。
公家周彥筆如椽,此君語意當能傳。
|
|
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解釋:
《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王師學琴三十年,
響如清夜落澗泉。
滿堂洗盡箏琶耳,
請師停手恐斷弦。
神人傳書道人命,
死生貴賤如看鏡。
晚知直語觸憎嫌,
深藏幽寺聽鐘磬。
有酒如澠客滿門,
不可一日無此君。
當時手栽數寸碧,
聲挾風雨今連云。
此君傾蓋如故舊,
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嬰杵臼立孤難,
伯夷叔齊采薇瘦。
霜鐘堂上弄秋月,
微風入弦此君悅。
公家周彥筆如椽,
此君語意當能傳。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榮州祖元大師的贊美和敬意。詩中描繪了祖元大師在彈琴方面的卓越才能和深厚造詣。他在學習琴藝上已經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所創造的音樂聲音宛如清夜中流淌的山泉,與滿堂的箏琴聲相輝映。作者請大師停下手中的琴弦,是擔心琴弦會因為大師的琴音太過動人而斷裂。
詩中還提到了祖元大師具有神秘的能力,他可以預測人的生死和命運,將其比作一面鏡子。然而,作者晚年才明白大師直言不諱的話語可能會引起他人的憎恨和嫉妒,因此祖元大師選擇將自己的修行深藏于僻靜的寺廟中,靜靜地聆聽鐘聲和磬聲。
詩中也提到了作者與祖元大師的交情。作者對大師的琴音贊不絕口,認為沒有祖元大師的琴聲,就像客人家里沒有酒一樣,一日不能沒有他。當年祖元大師的琴藝已經是數寸碧玉般的高超,而如今他的琴音伴隨著風雨聲,連綿不絕。
祖元大師的個人特征也在詩中得以展現。他傾斜著帽子好像舊時一樣,他的骨相奇特,清秀出眾。詩中還提到了程嬰、杵臼、伯夷和叔齊等歷史人物,與祖元大師的形象相對照,表達出他孤高的境地和對琴道的追求。
最后,詩中出現了霜鐘和秋月,微風吹過琴弦,祖元大師愉悅地彈奏著。公家的周彥筆墨如椽,而祖元大師的音樂表達能力也同樣出眾,他的言語和意義能夠傳達到人們心中。
整首詩詞以贊美祖元大師的琴藝和人品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大師的敬仰和欽佩。通過描述大師的琴音、個人特征以及與他的交情,詩人展現了對大師音樂才華的贊嘆和對他人格的贊賞。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將琴音比作清夜中流淌的泉水,將大師的骨相與歷史人物相對照,展示了他的獨特性和卓越才華。整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傳達了作者對祖元大師的崇高評價,同時也表達了對音樂和藝術的熱愛與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