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命弟觀音贊 / 作者:黃庭堅 |
普陀巖大圣,應身三十二。
慈悲視眾生,八萬四千眼。
救一切苦難,八萬四千聲。
依歸觀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無黃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觀音。
瞿唐風浪中,歸命施無畏。
一人自歸依,諸人皆解脫。
|
|
知命弟觀音贊解釋:
《知命弟觀音贊》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觀世音菩薩(又稱觀音菩薩)的形象和慈悲救渡眾生的事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普陀巖大圣,應身三十二。
慈悲視眾生,八萬四千眼。
救一切苦難,八萬四千聲。
依歸觀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無黃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觀音。
瞿唐風浪中,歸命施無畏。
一人自歸依,諸人皆解脫。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觀世音菩薩的贊頌和敬仰。觀世音菩薩被描繪為普陀山上的大圣,具有三十二種身相。觀世音菩薩擁有八萬四千只眼睛,象征其廣大的觀察力和慈悲心,能夠看到眾生的苦難。她也有八萬四千個聲音,用來救度眾生。詩中表達了歸依觀世音菩薩的人可以得到解脫,同時也表達了對黃居士的敬仰,黃居士具備神通力和智慧,但他呼吁人們不如自己成為觀世音菩薩,實踐智慧和慈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觀世音菩薩的描寫,傳達了佛教中的慈悲和救度眾生的理念。觀世音菩薩作為佛教中的重要菩薩,被視為慈悲與智慧的化身。她擁有眾多的眼睛和聲音,代表著她廣大的慈悲心和觀察力,能夠同時看到和救助眾多的眾生。詩中的黃居士則是作者對一個具有神通力和智慧的人物的贊頌,但他認為真正的智慧和慈悲應該是每個人都具備并實踐的,因此呼吁人們自己成為觀世音菩薩。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敬和對慈悲救度的思考。通過對觀世音菩薩形象的描繪,詩人向讀者傳遞了慈悲與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實踐和追求解脫的呼喚。這首詩詞旨在激發人們對慈悲和智慧的思考,并鼓勵他們追求內心的覺悟和解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