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愚溪 / 作者:黃庭堅 |
意行到愚溪,竹輿鳴擔肩。
冉溪昔居人,埋沒不知年。
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傳。
柳侯不可見,古木蔭濺濺。
羅氏家瀟東,瀟西讀書園。
筍茁不避道,檀欒搖春煙。
下入朝陽巖,次山有銘鐫。
蘚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
嵌寶響笙磬,洞中出寒泉。
同游三五客,拂石弄潺湲。
俄頃生白云,似欲駕我仙。
吾將從此逝,挽牽遂回船。
|
|
游愚溪解釋:
《游愚溪》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意行到愚溪,竹輿上鳴擔肩。
冉溪昔日有人居,埋沒已不知年。
偶然托起文字工,遂將愚溪傳傳揚。
柳侯不可見,古木蔭悠悠。
羅氏家在瀟東,瀟西有讀書園。
竹筍茁壯不避道,檀欒搖動春煙。
下入朝陽巖,次山有銘鐫。
青苔石破篆文,辨不出瞿李袁。
嵌寶響笙磬,洞中涌出寒泉。
與三五位同游客,拂石弄潺湲。
轉眼間生出白云,似欲駕我登仙。
我將從此離去,挽著船繩回返。
詩意:
《游愚溪》描繪了詩人黃庭堅游歷愚溪的情景。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愚溪的向往,以及對溪水、山巖、植物和歷史遺跡的描寫。詩中融入了一種懷舊之情,通過描述過去的人居和歲月的消逝,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詩人以游愚溪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慨。
賞析:
《游愚溪》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愚溪的山水風貌和歷史遺跡,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時光的感慨。詩中使用了大量的描寫手法,如"竹輿鳴擔肩"、"古木蔭濺濺"、"檀欒搖春煙"等,生動地描繪了愚溪的景色和氛圍,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詩人通過描寫愚溪的山石和洞穴中的銘文、青苔、寶石、笙磬等細節,展現了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底蘊。
詩人在詩中流露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感慨,表達了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思考。詩末的"我將從此逝,挽牽遂回船"表明了詩人對游愚溪之行的結束和即將離去的決意,同時也傳遞出對人生短暫和離別的感慨。
整首詩以愚溪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遺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同時,通過描寫個人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使詩詞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