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前韻詠子舟所作竹 / 作者:黃庭堅 |
森萷一山竹,壯士十三輩。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虛心聽造物,顛沛風云會。
榮枯偶同時,終不相棄背。
誰云湖州沒,筆力今尚在。
阿筌雖墨妙,好以桃李配。
國工裁主意,冷淡恐不愛。
子舟落心畫,榮觀不在外。
耆年道機熟,增勝當倍倍。
祖述今百家,小紙弄姿態。
雖云出湖州,卷置懶開對。
非公筆如椽,孰能為之大。
|
|
再用前韻詠子舟所作竹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再用前韻詠子舟所作竹》。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森萷一山竹,
茂密茂密的竹子,
壯士十三輩。
代代英勇的壯士。
自干云天去,
自從脫胎換骨,
離開云天高遠,
草芥肯下逮。
不再顧及草芥。
虛心聽造物,
懷著虛心,傾聽造物之道,
顛沛風云會。
經歷風風雨雨的人生。
榮枯偶同時,
興衰榮辱偶爾同時到來,
終不相棄背。
但終究不會被背棄。
誰云湖州沒,
誰說湖州沒有了,
筆力今尚在。
我的筆力依然強勁。
阿筌雖墨妙,
阿筌的墨宛如奇跡般妙絕,
好以桃李配。
喜歡與桃李佳人搭配。
國工裁主意,
國家的工匠裁決命運,
冷淡恐不愛。
但他們可能冷漠而不關心。
子舟落心畫,
子舟心中有著繪畫的愿望,
榮觀不在外。
他尋找的榮耀并非外在。
耆年道機熟,
經過歲月的洗禮,智慧漸臻成熟,
增勝當倍倍。
取得勝利會加倍增長。
祖述今百家,
傳承祖先的智慧,融匯百家之學,
小紙弄姿態。
在紙上展現自己的姿態。
雖云出湖州,
雖然說出湖州,
卷置懶開對。
但卷軸卻懶得打開。
非公筆如椽,
不是公家的大筆如椽般粗重,
孰能為之大。
誰才能代表它的偉大。
這首詩詞以寫竹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的贊頌。竹子象征了堅韌不拔的品質,壯士十三輩代表了代代相傳的英勇精神。詩中還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虛心傾聽造物之道,并以榮辱、興衰的對立來強調人生的變化無常。作者自謙自己的筆力依然強勁,同時也暗示湖州文化的輝煌仍然存在。詩詞中還提到了墨宛如奇跡般妙絕的阿筌以及國家工匠的冷漠態度。最后,作者通過表現自己對繪畫的渴望,以及對智慧的追求,展示了自己獨特的姿態。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的贊美,并以此思考了人生的起伏和文化的傳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