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史呈徐仲車 / 作者:黃庭堅 |
諸葛見益州,釋耒答三顧。
川流恨未平,武功原上路。
杜微對諸葛,輿致但求去。
傾心倚經綸,坐上漫書疏。
白鷗渺蒹葭,霜鶻在指呼。
借問諸葛公,如何迎主簿。
|
|
詠史呈徐仲車解釋:
《詠史呈徐仲車》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諸葛劉備見到益州,
釋放莊稼答應三次拜訪。
江水滔滔恨未平息,
征戰功勛原在這條路上。
杜微與諸葛互相對話,
他們的目標只是為了離開。
全心全意依靠著治國經綸,
坐在上面漫不經心地閱讀著雜書。
白鷗飛翔在葦蕩間,
冬天的獵鷹在指揮呼叫。
我想問問諸葛公,
如何迎接新的官員。
詩意:
這首詩詞以歷史人物諸葛亮為主題,描繪了他與劉備在益州相遇的情景,并通過對話和景物描寫,展示了諸葛亮的才智和治國能力。詩人黃庭堅通過對諸葛亮的贊頌,表達了對杰出人物的敬仰和欽佩之情。
賞析:
《詠史呈徐仲車》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歷史中的重要場景和人物形象,詩人巧妙地運用意象和對比的手法,使詩詞充滿了生動感和藝術張力。通過描繪江水滔滔、征戰功勛、治國經綸等形象,詩人展示了諸葛亮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卓越才能。詩中的白鷗和霜鶻等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氛圍。
此外,詩人通過對話的方式,展示了諸葛亮和杜微之間的交流和默契。詩詞的結尾以一個問句作為結束,增添了一種詢問和引發讀者思考的效果,使整首詩詞更具有張力和意味深長。
總體而言,《詠史呈徐仲車》是一首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贊頌,展示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華和治國能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諸葛亮的形象,通過景物描寫和對話的手法,展示了詩人的藝術才華和對歷史人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