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閣 / 作者:杜甫 |
草閣臨無地,柴扉永不關。
魚龍回夜水,星月動秋山。
久露清初濕,高云薄未還。
泛舟慚小婦,飄泊損紅顏。
|
|
草閣解釋:
《草閣》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詩人在一座草廬中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草閣臨無地,柴扉永不關。
魚龍回夜水,星月動秋山。
久露清初濕,高云薄未還。
泛舟慚小婦,飄泊損紅顏。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杜甫在一座草屋中的生活情景。詩中通過描繪草閣、柴扉、夜水、星月、高云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感嘆自己草閣無地,柴扉永不關,表現出一種放浪形骸、不受拘束的心態。夜晚,魚龍回游于夜水,星月映照秋山,生活在草屋之中的詩人對自然景色感到著迷。長時間的露水浸濕了草閣,高云卻薄如紙,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詩人泛舟水上,卻因自己的飄泊而感到慚愧,損失了紅顏容顏,顯現出一種滄桑感和對逝去青春的懷念。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草閣、自然景色以及詩人內心情感的描繪,傳達出了一種豁達、放浪、憂傷交織的情感。詩中的草閣象征著詩人的生活環境,草廬雖然簡陋,卻給詩人帶來了心靈的自由。詩人在這種自由的環境中,感受到了夜水、星月、秋山等自然的美妙,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詩人通過“久露清初濕,高云薄未還”這兩句,將自然景色與光陰流轉相結合,抒發出人生短暫、時光易逝的主題。泛舟而行,詩人的內心卻暗示著不安和迷茫,他感到慚愧,覺得自己飄泊得如同小婦人,失去了年少時的容顏。這種對青春逝去的感傷和對未來的迷茫,使詩詞更加具有共鳴和感染力。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豐富的情感和意境,展現了杜甫在草廬中的自由心態、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深切感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