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奉答南山禪師二頌兼呈琦上人 / 作者:黃庭堅 |
南山四至分明也,一日元來十二時。
兩個泥牛齊著力,矛頭淅米劍頭炊。
|
|
次韻奉答南山禪師二頌兼呈琦上人解釋:
詩詞:《次韻奉答南山禪師二頌兼呈琦上人》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南山四至分明也,
一日元來十二時。
兩個泥牛齊著力,
矛頭淅米劍頭炊。
中文譯文:
南山的四邊界限清晰可見,
一天的時間分為十二時辰。
兩個泥牛一同努力,
矛頭磨米,劍頭炊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寫給南山禪師的作品,以次韻奉答南山禪師的二頌,并同時呈給琦上人。詩中通過簡潔而意象豐富的語言,表達了一種富有哲理的思考。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南山四周的邊界清晰可見,暗喻禪宗修行者應該具有明確的目標和界限,避免迷失自己的方向。這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中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不要迷失在迷茫中。
第二句提到一天被分為十二個時辰,強調了時間的寶貴和有限性。通過對時間的思考,詩人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修行,抓住每一個時機。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兩個泥牛(禪修的象征)一同努力的場景。矛頭淅米、劍頭炊火的描寫意味著精益求精,通過修行不斷磨礪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純凈和堅定。這也是對修行者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要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禪修者應該有明確目標、珍惜時間、精益求精的思想。通過南山、泥牛等形象的運用,詩人傳達了對修行者的期望和鼓勵,同時也啟迪了讀者對生活和修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