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龍門潘秀才見寄 / 作者:黃庭堅 |
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
山中是處有黃菊,洛下誰家無白醪。
相得秋來常日醉,伊川清淺石樓高。
|
|
答龍門潘秀才見寄解釋:
《答龍門潘秀才見寄》是黃庭堅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男兒四十未全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風非俗物,
輕裘肥馬謝兒曹。
山中是處有黃菊,
洛下誰家無白醪。
相得秋來常日醉,
伊川清淺石樓高。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黃庭堅回答潘秀才來信的作品。詩人自稱是一個四十歲的男子,盡管還未完全年老,卻已經自豪地追尋了山林泉水的真諦。他認為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風不是平凡的事物,而是具有非凡之美的存在。他不再追求華麗的衣袍和肥壯的馬匹,而是向兒曹(指潘秀才)致謝。在山中,黃菊盛開,洛陽城下的家家戶戶都有美酒。在這樣的環境中,與好友相伴,秋天來臨時常常陶醉其中,伊川的水清淺,石樓高聳。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黃庭堅對于追求自然和山水之美的向往和感悟。他將中年之際的自己比喻為“男兒四十未全老”,表達了對自身仍然朝氣蓬勃的自豪感。他認為真正的美不在于物質的奢華,而是體驗大自然的清新與寧靜。明亮的月光和清風被他視為非凡的事物,凸顯了他對自然之美的敏感和贊嘆。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友誼和歡聚的珍視,他向潘秀才表示感謝,并描述了山中黃菊盛開和洛陽城中的美酒,暗示了與好友共度美好時光的愿望。最后兩句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伊川的水清淺、石樓的高聳,給人以寧靜和高遠之感。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友情的熱愛,展現了他獨特的審美觀和生活態度。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簡樸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與好友共享美好時光的愉悅心情。整首詩詞以淡泊清高的情感態度,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文情懷和對自然的傾慕之情,體現了黃庭堅獨特的藝術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