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方城尋七叔祖舊題 / 作者:黃庭堅 |
壯氣南山若可排,今為野馬與塵埃。
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價,豫章元是棟梁材。
眷然揮涕方城路,冠蓋當年向此來。
|
|
過方城尋七叔祖舊題解釋:
詩詞:《過方城尋七叔祖舊題》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壯氣南山若可排,
今為野馬與塵埃。
清談落筆一萬字,
白眼舉觴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價,
豫章元是棟梁材。
眷然揮涕方城路,
冠蓋當年向此來。
中文譯文:
壯麗的氣勢如南山一般可排遣,
如今只是成為了野馬與塵埃。
清談之筆寫下萬字,
抬起白眼舉杯三百次。
周鼎未能回報康瓠的價值,
豫章依然是杰出的棟梁之才。
我滿懷眷戀之情淚灑方城的路,
當年的榮耀如今已一去不復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黃庭堅的作品,他以其獨特的才華和筆觸,表達了自己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和對當下境遇的感慨。
詩的開篇,黃庭堅運用了壯麗的比喻,將壯麗的氣勢比作南山,暗示著當初的志向和豪情。然而,如今他卻只能淪為平凡的野馬和塵埃,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失落。
接下來,黃庭堅提到自己以清談之筆寫下了一萬字,舉杯白眼三百次。這里的清談,指的是文人雅士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文學創作。他以此表達了自己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執著,但也透露出一種無奈和無處發泄的情緒。
詩的下半部分,黃庭堅提到周鼎未能回報康瓠的價值,豫章依然是棟梁之材。這里,周鼎和康瓠都是古代有志之士的象征,而豫章則代表了杰出的人才。黃庭堅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認為優秀的人才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而平庸之輩卻能獲得榮譽和地位。
最后兩句詩,黃庭堅用揮涕和冠蓋等詞語,表達了自己對過去輝煌時光的眷戀之情,并將自己當年的豪情壯志與如今的境遇進行對比。整首詩透露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抒發了自己的憤慨和無奈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過去榮耀和現實困境的對比,表達了黃庭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同時,通過對文學創作和人才回報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對文化價值和社會公平的思索。這首詩具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和社會意義,展現了黃庭堅獨特的詩人才華和敏銳的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