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香燭團茶琉璃獻花碗供布袋和尚頌 / 作者:黃庭堅 |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浮。
知音若相問,不住涅盤州。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若問下生時,不打這鼓笛。
|
|
以香燭團茶琉璃獻花碗供布袋和尚頌解釋: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1045年-1105年)所作,題為《以香燭團茶琉璃獻花碗供布袋和尚頌》。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以香燭團茶琉璃獻花碗,
供布袋和尚頌贊。
一缽飯養活千家,
孤身漂泊萬里。
若有知音問及心境,
不停留在涅槃的境界。
彌勒菩薩,真實存在千百億分身。
若問我下世的時候,
并不需要擊打那鼓笛。
詩意:
這首詩詞以供奉給布袋和尚的花碗為題,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缽飯養活千家的情景,強調了生活中的善良和慈悲。作者自比孤身漂泊萬里,暗示了自己在世間的孤立和追求。當有知音問及他的內心感受時,他并不滿足于停留在涅槃的境界,而是向往更高的境界。
詩中提到了彌勒菩薩,指的是佛教中的彌勒菩薩,據信會在未來成佛救度眾生。作者認為彌勒菩薩存在著無數的分身,表達了對菩薩眾生化身的敬佩和崇拜。最后,作者表示如果有人問他下世的時候,他并不需要擊打鼓笛,暗示他對未來的生死和命運持有一種超脫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對一缽飯養活千家和孤身漂泊萬里的描繪,作者展現了生活中的善良和孤獨。他渴望與知音相遇,但并不滿足于停留在現有的境界,而是追求更高的境界和人生的意義。
通過引入彌勒菩薩的形象,詩詞傳遞了對眾生化身的敬佩和崇拜之情。作者認為彌勒菩薩存在著眾多分身,暗示著人生的可能性和轉世的概念。最后一句描述了作者對未來的超脫態度,他并不需要擊打鼓笛來揭示自己的命運,顯示了他對生死和命運的超然心態。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生活、人生和境界的思考。它富有哲理性和禪意,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和超脫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彌勒菩薩的崇拜,表達了作者對善行和眾生化身的敬佩,體現了佛教思想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