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外舅孫莘老二首 / 作者:黃庭堅 |
九陌黃塵烏帽底,五湖春水白鷗前。
扁舟不為鱸魚去,收取聲名四十年。
|
|
呈外舅孫莘老二首解釋:
《呈外舅孫莘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陌黃塵烏帽底,
五湖春水白鷗前。
扁舟不為鱸魚去,
收取聲名四十年。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黃庭堅的生活境況和內心情感。詩中的九陌黃塵和五湖春水是景物的描寫,黃庭堅身處在喧囂的都市中,九陌黃塵暗示著繁忙的街道和塵土飛揚的環境。五湖春水則象征著廣闊的湖泊和清新的春水,白鷗在水面上飛翔,顯得自由和純潔。作者以此對比,表達了自己內心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
接下來的兩句“扁舟不為鱸魚去,收取聲名四十年”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經歷和追求的總結。扁舟代表著黃庭堅的人生旅程,他并不追求富貴和世俗的名利,不像鱸魚追逐繁華。相反,他專注于追求自己的藝術和文學事業,四十年來一直在努力收獲聲名和成就。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自我追求的反思,展現了黃庭堅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和追求藝術的生活態度。九陌黃塵和五湖春水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內心對自由、寧靜和純潔的向往。而“扁舟不為鱸魚去,收取聲名四十年”則表達了黃庭堅對追求藝術成就的執著和堅持。他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富貴,而是將人生的意義放在了對藝術的追求和實踐上。
這首詩詞簡潔明了,用意深遠,反映了黃庭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呼應了宋代文人的風尚。黃庭堅以自然景物和自身經歷作為表達的媒介,運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