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靈椿臺 / 作者:黃庭堅 |
固蔕深根且一邱,少時嘗恐斧斤求。
何人比擬明堂柱,幾歲經營江漢洲。
終以不才名四海,果然無禍閱千秋。
空山萬籟月明底,安得閑眼石枕頭。
|
|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靈椿臺解釋:
《次韻和臺源諸篇九首之靈椿臺》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固蔕深根且一邱,
少時嘗恐斧斤求。
何人比擬明堂柱,
幾歲經營江漢洲。
終以不才名四海,
果然無禍閱千秋。
空山萬籟月明底,
安得閑眼石枕頭。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靈椿臺這座地方的景象,以及詩人對自身成就和人生的思考。靈椿臺是指一座高山,詩人借以象征自己的人生經歷。
詩中第一句“固蔕深根且一邱”表達了靈椿臺的堅固和高聳,同時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堅定和自信。第二句“少時嘗恐斧斤求”揭示了詩人年輕時曾經害怕被人評判或打擊,但他逐漸明白只有經歷磨難才能獲得成長。
第三句“何人比擬明堂柱”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的自豪和自信。他將自己比作明堂中的支撐柱,暗示自己在文壇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第四句“幾歲經營江漢洲”指的是詩人多年來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努力和付出。
第五句“終以不才名四海”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才華和成就的謙遜態度,他認為自己的名聲并沒有傳遍四海,意味著自己的成就有限。第六句“果然無禍閱千秋”表示詩人的成就將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留存于后世。
最后兩句以自然景物作為襯托,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愿望。他希望能在寧靜的山林中,遠離塵囂,享受平靜的時光,以石頭作枕頭,放松心靈。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成就和人生經歷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靈椿臺的堅固和高聳,以及自己在文壇上的地位,展現了自信和自豪的態度。然而,他并沒有驕傲自滿,而是以謙遜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成就,并希望能夠遠離俗世的喧囂,尋求內心的寧靜。
整首詩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隱喻,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感染力。詩人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對比,表達了對寧靜和內心自由的向往,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黃庭堅以其才情和豪放的個性在宋代文壇上有很高的地位,這首詩詞展示了他對自己成就的自信與謙遜,并以自然景物的描繪凸顯黃庭堅的詩詞風格和思想。這首詩詞簡潔明了,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示了黃庭堅的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寧靜和內心自由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