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 / 作者:黃庭堅 |
筆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
四蹄雷電去,一顧馬群空。
誰能乘此物,超俗駕長風。
逸材歸轡勒,歲在執徐同。
|
|
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解釋:
《詠伯時畫太初所獲大宛虎脊天馬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筆端那有此,
千里在胸中。
四蹄雷電去,
一顧馬群空。
誰能乘此物,
超俗駕長風。
逸材歸轡勒,
歲在執徐同。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伯時畫師描繪的太初所獲得的大宛虎脊天馬圖。詩人黃庭堅以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這幅畫作的贊美和對超凡馬匹的向往。他認為,這幅畫作能夠通過繪畫的藝術手法表現出千里馬的飛逸之美,而這種卓越的馬匹卻存在于伯時的心中。詩人將這匹天馬形容為四蹄如閃電般迅速離去,一眼望去,馬群已然空無一物。他問道,有誰能夠駕馭這樣的神奇生物,超越塵世,駕馭長風飛馳?最后,詩人以逸材歸于轡勒、歲在執徐同來表達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夠駕馭這樣的天馬,達到心中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伯時畫師描繪的天馬圖的贊美之情。詩中的描寫既有對繪畫技巧的贊美,也有對千里馬的憧憬和向往。通過形容馬匹的速度和飛逸,詩人將天馬塑造成神奇的形象,具有超越塵世的能力。整首詩以問句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留下了空間來思考和想象。在最后兩句中,詩人以自己的心愿展示了對駕馭天馬的渴望,表達了追求卓越和超越的精神。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美好事物和追求卓越的向往,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