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寺慈氏閣 / 作者:黃庭堅 |
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無古今。
何處拭目窮表里,太平飛閣暫登臨。
朝陽不聞皂蓋下,愚溪但見古木陰。
誰與洗滌懷古恨,坐有佳客非孤斟。
|
|
太平寺慈氏閣解釋:
《太平寺慈氏閣》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玻瓈盆插千岑,
湘江水清無古今。
何處拭目窮表里,
太平飛閣暫登臨。
朝陽不聞皂蓋下,
愚溪但見古木陰。
誰與洗滌懷古恨,
坐有佳客非孤斟。
詩意:
這首詩詞寫了太平寺慈氏閣的景致。詩人描繪了青玻瓈盆插滿了千岑花草,湘江的水清澈無比,沒有古代和現代的污染。他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觀察這座閣樓,但他暫時登上了太平飛閣。早晨的陽光無法透過屋頂的遮蓋,只能看到古木的陰影。詩人感嘆誰能夠洗滌掉內心對過去的懷念之恨,他坐著有佳客陪伴,不再感到孤獨。
賞析:
這首詩詞以太平寺慈氏閣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現了詩人對古代文化和自然環境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開篇以青玻瓈盆插滿千岑的景象開頭,展示了閣樓的美麗景色。接著,詩人描述了湘江的水清澈無比,沒有受到歷史的玷污,強調了自然環境的純凈與原始之美。
在第三句中,詩人表達了他對選擇觀察角度的困惑。他不知道從哪個位置去欣賞這座閣樓,但他仍然暫時登上了太平飛閣。這里的太平飛閣可以被理解為詩人對追求理想境界的一種比喻。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早晨陽光無法透過閣樓頂部的遮蓋物,只能看到古木的陰影。這種景象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也暗示了人們對過去文化的模糊和遺忘。
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洗滌內心恨意的渴望。他希望能夠與佳客一起洗滌心靈中對古代文化的思念之恨,不再感到孤獨和沉重。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古代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喜愛和思考。同時,通過表達個人情感,他也傳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內心的矛盾情緒。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充滿了詩人獨特的感悟和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