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贈水牯庵 / 作者:黃庭堅 |
水牯從來犯稼苗,著繩只要鼻穿牢。
行須萬里無寸草,臥對十方同一槽。
租稅及時王事了,云山橫笛月輪高。
華亭浪說吹毛劍,不見全牛可下刀。
|
|
戲贈水牯庵解釋:
《戲贈水牯庵》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水牯從來犯稼苗,
著繩只要鼻穿牢。
行須萬里無寸草,
臥對十方同一槽。
租稅及時王事了,
云山橫笛月輪高。
華亭浪說吹毛劍,
不見全牛可下刀。
詩意:
這首詩詞以戲謔的口吻,贈送給一個名叫水牯庵的人。詩人以牛為喻,表達了對水牯庵的贊賞和調侃。詩中描繪了水牯庵的特點和行為,以及他在社會中的角色。
賞析:
這首詩詞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水牯庵的贊賞和嘲諷。詩人以水牯(一種類似水牛的動物)為喻,形象地描繪了水牯庵的形象和行為。詩中提到水牯經常破壞莊稼,但只要一根繩子套在鼻子上,就能牢牢控制它。詩人將這種形象與水牯庵的行為進行對比,暗示他在社會中行事霸道,但又容易被控制。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水牯庵的行動范圍,他能行走萬里而不讓一寸草生長,同時他的睡槽可以在十方(即各個方向)都能找到。這里通過夸張的手法,強調了水牯庵的強大和特殊之處。
接著,詩人提到了租稅及時、王事了,以及云山橫笛和月輪高。這些表達了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壯麗的自然景觀,與水牯庵這個小角色形成鮮明對比。最后兩句提到了華亭浪說吹毛劍,意味著華亭浪(可能指李賀)以為自己的劍可以吹走水牛的毛,但實際上劍卻無法傷害到水牛。這里詩人以諷刺的方式表達了對華亭浪的批評,暗示他的能力有限。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幽默的方式,以水牯為喻,描繪了水牯庵的形象和行為,同時通過對比展示了他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華亭浪的荒謬。黃庭堅以細膩的筆觸和夸張的手法,展現了他對社會現象的獨特見解和幽默的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