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粹老家隔簾聽琵琶 / 作者:黃庭堅 |
馬卿勸客且無喧,請以侍兒臨酒樽。
妝罷黃昏簾隔面,曲終清夜月當軒。
弦弦不亂撥來往,字字如聞人語言。
千古胡沙埋妙手,豈如桃李在中園。
|
|
粹老家隔簾聽琵琶解釋:
詩詞:《粹老家隔簾聽琵琶》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粹老家隔簾聽琵琶,
朝代盛世多文化繁榮的宋朝,有一位名叫黃庭堅的文人,他坐在家中的簾子后面,聆聽著琵琶的聲音。
馬卿勸客且無喧,
黃庭堅的朋友馬卿勸他不要喧嘩,
請以侍兒臨酒樽。
并請侍從端來酒杯。
妝罷黃昏簾隔面,
在傍晚時分,黃庭堅搽完妝,簾子將他隔離。
曲終清夜月當軒。
琵琶曲終,清夜之月照耀在窗前。
弦弦不亂撥來往,
琵琶的琴弦被穩定地撥動著,
字字如聞人語言。
每一音符仿佛都在說話。
千古胡沙埋妙手,
千古以來,很多優秀的琵琶手被歲月的塵沙埋沒,
豈如桃李在中園。
而黃庭堅認為,他們并不如同在花園中的桃李般被人們賞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黃庭堅在家中隔簾聆聽琵琶的情景,通過琵琶的音韻,他能夠感受到音樂所傳達的言語。他以此比喻了千古以來被歲月埋沒的優秀琵琶手,認為他們的才華沒有得到充分的賞識和傳承。
詩中運用了對比和隱喻的手法,通過馬卿勸黃庭堅靜心聆聽琵琶,展示了黃庭堅的文化素養和對美的追求。他將琵琶的音樂比作人的語言,強調了音樂的表達力和感染力。最后,通過桃李在中園的比喻,黃庭堅表達了對優秀琵琶手被埋沒的惋惜之情。
這首詩詞展示了黃庭堅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文化的思考,同時反映了他對時代風云變幻中被遺忘的才華的關注。通過音樂的藝術形式,他傳達了對被埋沒才華的惋惜和呼吁。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美的追求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