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來 / 作者:黃庭堅 |
先去豈長別,後來非久親。
新墳將舊冢,相次似魚鱗。
茂陵誰辨漢,驪山詎識秦。
千里與昨日,一種并成塵。
定知今世士,還是昔時人。
烏用取他骨,復持埋我身。
|
|
即來解釋:
《即來》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先去豈長別,后來非久親。
早已離開并不久,后來卻未見親近。
新墳將舊冢,相次似魚鱗。
新的墳墓接連出現,像是魚鱗一樣。
茂陵誰辨漢,驪山詎識秦。
茂陵誰能分辨出漢朝的陵墓,驪山又怎能辨認出秦朝的陵墓。
千里與昨日,一種并成塵。
千里之遙與昨日,都已化為塵土。
定知今世士,還是昔時人。
我們應當明白,今天的人與過去的人并無不同。
烏用取他骨,復持埋我身。
烏鴉何用奪取他人的骨骸,還是將我埋葬。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于時間的思考和對生死的感慨。詩人認為離別和相聚都是暫時的,新的生命接踵而至,如同魚鱗一般。他提到了茂陵和驪山,這兩個地方都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暗示了人們對于歷史的模糊和混淆。詩中還表達了對于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的感嘆,時間將一切都化為塵土,今天的人與過去的人并無二致。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對于死亡的思考,烏鴉奪取他人的骨骸,也會有一天將自己埋葬。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類的生命短暫和時間的無情。通過對生死和時間的思考,詩人黃庭堅引發(fā)了讀者對于生命的思索和對于歷史的思考。詩詞的意境深遠,給人以啟發(fā)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