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 / 作者:黃庭堅 |
頭白書林二十年,印章今領晉山川。
紫參可掘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
勸課農桑誠有道,折沖樽俎不臨邊。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處處田。
|
|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解釋: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是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作者送別顧子敦前往河東的情景。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頭白書林二十年,
我頭發已經花白了,精神耕讀已有二十載,
印章今領晉山川。
如今我擔任印信之職,管轄著晉地的山川。
紫參可掘宜包貢,
紫參是一種名貴的藥材,可以挖掘并獻給朝廷,
青鐵無多莫鑄錢。
青鐵并不多,不要用來鑄造錢幣。
勸課農桑誠有道,
我勸告大家要認真地耕種農田,這是一條正道,
折沖樽俎不臨邊。
在這個時候,我不應該去參與宴飲和祭祀。
要知使者功多少,
想要知道我作為使者的功績有多少,
看取春郊處處田。
可以看一看春天郊外的田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的形式,表達了黃庭堅對顧子敦的祝福和對自己的自省。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自己已經頭發花白,但精神依然保持著耕讀二十年的狀態。接著,提到自己現在擔任印信之職,象征著對晉地山川的管理,顯示了作者在朝廷中的地位。
接下來的兩句,黃庭堅勸告大家要專心致志地從事農業生產,認為這是一條正道。他呼吁大家不要浪費青鐵資源用來鑄造錢幣。這可以理解為他對社會的憂慮和對農業生產的重視,認為農桑是國家的根本。
最后兩句表達了送別之際,黃庭堅想要看一看春天郊外的田地,以此來了解自己作為使者的功績究竟有多少。這體現了他對自己的自省和對功績的期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黃庭堅對農桑事業的重視和自己作為使者的責任感,同時也顯露出對朝廷和社會的關切。通過對自身和社會的反思,詩詞傳達了一種對正道和實踐的呼吁,以及對理想和功績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