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啟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 / 作者:杜甫 |
遠聞房太守,歸葬陸渾山。
一德興王后,孤魂久客間。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還。
丹旐飛飛日,初傳發閬州。
風塵終不解,江漢忽同流。
劍動新身匣,書歸故國樓。
盡哀知有處,為客恐長休。
|
|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啟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解釋:
中文譯文:
聽聞故房相公的靈櫬從閬州啟程歸葬東都,我寫了兩首詩。
遠遠地聽說了房太守,他的遺體要歸葬陸渾山。
一位德興王后,孤魂久久地在外游蕩。
孔明的事跡很多,安石竟然崇拜班彪。
將來如果我去了嘉陵,我會淚流滿面,混入楚水。
舞動著紅旗的太陽,初次傳來的消息發自閬州。
風塵最終都會消散,江漢河流突然合二為一。
劍要出鞘了,書要歸到故國的樓閣。
盡盡地表達我的哀悼之情,做客的身份是因為怕太久地休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唐朝時期寫的,是為了追悼的房相公而作。通過遠道聽聞靈櫬的歸葬消息,詩人發出深深的哀悼之情。詩中描述了房太守的平凡和偉大,以及他在東都長時間的漂泊和孤獨。詩人還提到了詩人本人對歷史人物孔明和安石的贊美和衷心的敬佩。同時,詩人對未來去嘉陵的憂慮和對歸鄉的渴望也表達了出來。最后,詩人通過劍出鞘的意象,表達了對逝者的致敬和對自己作為客人的矛盾心理。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逝者的敬仰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