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花洲雜題 / 作者:黃庭堅 |
范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游一客星。
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
|
|
百花洲雜題解釋:
《百花洲雜題》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范公在種植竹子的水邊亭子里,
我作為一位漂泊的游客來到這里。
神奇的道理不應該從此終結,
百年過去了,草木依然青翠。
詩意:
這首詩詞以范公種竹的水邊亭為背景,表達了作者黃庭堅作為一位游客漂泊在這里的心情。作者通過觀察自然,思考人生與時間的流轉,表達了對神奇道理的追尋和對生命的思考。
賞析:
1. 自然景觀:詩中提到的范公種竹的水邊亭,展現了一幅自然景觀。竹子象征堅韌和高潔,水邊亭子給人一種靜謐、寧靜的感覺。
2. 漂泊的游客:作者以自己作為一位漂泊的游客來到這個地方,抒發了對流浪生活的感嘆和對歸屬感的思考。這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常常面對政治動蕩和流亡生活的現實情況。
3. 神奇的道理:詩中提到"神理不應從此盡",表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生奧秘的追求。作者認為神奇的道理不應該在這里終結,暗示著他對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和人生意義的探索。
4. 時間與生命:詩中提到"百年草樹至今青",描繪了百年過去了,但草木依然繁茂的景象。這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感慨,同時也暗示了生命的延續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和作者的情感表達了對神奇道理和生命意義的思考。它展示了黃庭堅作為一位文人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索,同時也展現了對自然美和生命力量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