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言贈羅茂衡 / 作者:黃庭堅 |
嗟來茂衡,學道如登。
欲與天地為友,欲與日月并行。
萬物崢嶸,本由心生。
去子之取舍與愛僧,惟人自縛非天黥。
墮子筋骨,堂堂法窟。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聲色;常為萬物之宰,而無死生。
念子坐幽室,爐香思青冥。
是謂蟄蟲欲作,吾驚之以雷霆。
|
|
雜言贈羅茂衡解釋:
《雜言贈羅茂衡》是宋代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羅茂衡的贊賞和思考。
中文譯文:
嗟來茂衡,學道如登。
欲與天地為友,欲與日月并行。
萬物崢嶸,本由心生。
去子之取舍與愛僧,惟人自縛非天黥。
墮子筋骨,堂堂法窟。
九邱四溟,同一眼精。
不改五官之用,而透聲色;
常為萬物之宰,而無死生。
念子坐幽室,爐香思青冥。
是謂蟄蟲欲作,吾驚之以雷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贈詩的形式表達了黃庭堅對羅茂衡的敬佩之情,并通過一系列的比喻和意象,表達了對學問和修行的思考。
首先,黃庭堅將羅茂衡比作登上高山的行者,把學問比作攀登的過程。他希望能與天地、日月一樣并行,與宇宙萬物共同存在,體現(xiàn)了他對與自然以及宇宙的融合的渴望。
接著,詩中提到萬物的繁榮與生命的起源都源于人的內(nèi)心。人的抉擇和愛好會束縛自己,而這種束縛并非來自于天命。他稱自己為墮子筋骨的人,意味著自己背離了正道,但他仍然有著崇高的追求和修行的決心。
黃庭堅進一步運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和比喻,如九邱四溟和同一眼精,來形容他的思想和境界。這些意象表達了他超越塵世的視野和對于萬物的洞察力。
最后,黃庭堅描述了自己坐在幽靜的房間里,通過爐香的香味,思考著深邃的宇宙。他說這就像是一只即將蘇醒的蟄蟲,而他的思考和領(lǐng)悟則像雷霆一樣驚醒了這只蟄蟲。
整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羅茂衡的贊美和對學問、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過比喻和象征,表達了自己對于與宇宙合一的追求,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對于知識和修行的渴望與決心。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黃庭堅獨特的思想和對于人生意義的追求,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位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