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示中秋不見月及憫雨連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韻 / 作者:黃庭堅 |
秀稻秋風喜太平,獨疑連雨未全晴。
銀蟾似亦無聊賴,默度寒宵嬾吐明。
|
|
承示中秋不見月及憫雨連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韻解釋:
《承示中秋不見月及憫雨連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韻》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秀稻秋風喜太平,
獨疑連雨未全晴。
銀蟾似亦無聊賴,
默度寒宵嬾吐明。
譯文:
秀美的稻田在秋風中欣喜太平,
我獨自懷疑連綿的雨是否完全停歇。
明亮的月亮似乎也無精打采,
默默地度過寒冷的夜晚,懶得露出光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中秋夜的景象。黃庭堅在詩中表現出對太平盛世的向往,他欣賞著秋風吹拂下的秀美稻田,這象征著農田的豐收和社會的安定。然而,他內心卻有一絲疑慮,懷疑連綿的雨是否會妨礙秋天的成熟。月亮也失去了往日的明亮與活力,仿佛也對此感到無趣。最后,黃庭堅默默地度過這個寒冷的夜晚,沒有進一步表達他的思想感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淡泊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在描寫秋天的美景時,黃庭堅以秀稻和秋風作為象征,傳遞出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平靜幸福生活的渴望。然而,他對連綿的雨產生了懷疑,這可能是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擔憂和憂慮。最后,詩人通過描繪默默度過寒宵的場景,表達了一種無奈和無力改變現實的情感。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方式,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展現出黃庭堅獨特的審美觀和情感表達方式。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淡然而含蓄的美感,讀來令人心生思索,引發對生活和社會現實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