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陰張澄居士隱處三詩之復庵 / 作者:黃庭堅 |
舂糧出求仁,行李彌宇宙。
久客渺愁人,馬饑仆夫瘦。
歸來一丘中,萬事不改舊。
禾黍鋤其驕,牛羊鞭在後。
隱幾天籟寒,六鑿忽通透。
|
|
平陰張澄居士隱處三詩之復庵解釋:
《平陰張澄居士隱處三詩之復庵》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舂糧出求仁,
行李彌宇宙。
久客渺愁人,
馬饑仆夫瘦。
歸來一丘中,
萬事不改舊。
禾黍鋤其驕,
牛羊鞭在后。
隱幾天籟寒,
六鑿忽通透。
詩意:
這首詩是黃庭堅寫給平陰張澄居士隱居處的三首詩之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隱居生活的思念和贊美。詩中通過描繪隱居者的簡樸生活和心境,表達了對真正追求仁義的人的贊賞和追求。詩人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隱居者不畏勞苦、一心追求道義的精神,以及他們在世俗繁雜中保持純粹的品性的價值。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隱居者的生活情景和內心感受。首兩句“舂糧出求仁,行李彌宇宙。”形象地描繪了隱居者舂米務農的形象,意味著他們追求仁義的決心彌足珍貴。接著,詩人表達了對隱居者的思念和關切,描述了他們長期客居所帶來的疲憊和痛苦,以及仆人因饑餓而瘦弱的景象。
第四句“歸來一丘中,萬事不改舊。”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歸隱的歡迎和慶賀之情,他們重新回到了寧靜的生活環境,一切都保持著原樣。接下來的兩句“禾黍鋤其驕,牛羊鞭在后。”描繪了隱居者勤勞務農的情景,他們以耕作為榮,牛羊驅趕在身后,體現了一種樸素而自豪的生活態度。
最后兩句“隱幾天籟寒,六鑿忽通透。”則描述了隱居者所居的屋子,它原本靜寂無聲,但隱居者的存在和修行使得天籟之音在其中回蕩,六面窗戶也變得通透明亮。這種描寫表達了隱居者在寧靜中感知自然之美和修身養性的境界,同時也暗示了他們內心的寧靜與通透。
整首詩通過對隱居者生活細節的描繪,表達了對純粹追求仁義的隱士的贊美,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寧靜生活和內心修行的向往。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隱居思想和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