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黃山 / 作者:黃庭堅 |
平時游此每雍容,掩袂今來對晚風。
白首同歸人不見,黃山依舊月明中。
|
|
宿黃山解釋:
詩詞:《宿黃山》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中文譯文:
平時游此每雍容,
掩袂今來對晚風。
白首同歸人不見,
黃山依舊月明中。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寫的《宿黃山》。詩人在黃山宿留的時候,感嘆自己平時游山時的自在與悠閑,此刻卻感到有些凝重和肅穆。他披衣掩袖,迎著晚風,與黃山共同面對著夜晚的涼風。他意識到,不論人生多么輝煌,最終都將老去,無法逃避衰老的命運。然而,盡管人們已經無法看到他們,但黃山卻依然矗立在那里,月光仍然照耀著整個山間。
賞析:
這首詩以宿留在黃山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來表達詩人對人生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和對衰老的認識。他通過對自然山川的描寫,與自然融為一體,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共通之處。詩中的黃山象征著永恒和不變,而白首同歸的人則代表著短暫的人生。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人生短暫而無法逃避衰老的命運,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山川的敬畏和崇拜。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新。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黃山和人生的對比,強調了人生的短暫和不可逆轉的時光流逝,以及自然山川的恒久不變。詩中的晚風和月明,為整首詩增添了一絲幽靜和寧靜的氛圍。詩人通過與自然相對照,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總的來說,《宿黃山》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然山川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永恒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