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南 / 作者:黃庭堅 |
今年畚鍤棄春耕,折葦枯荷繞壞城。
白鳥自多人自少,污泥終濁水終清。
沙場旗鼓千人集,漁戶風煙一笛橫。
惟有鳴鴟古祠柏,對人猶是向時情。
|
|
衛南解釋:
《衛南》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年畚鍤棄春耕,
折葦枯荷繞壞城。
白鳥自多人自少,
污泥終濁水終清。
沙場旗鼓千人集,
漁戶風煙一笛橫。
惟有鳴鴟古祠柏,
對人猶是向時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下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現象的描寫,抒發了對時代變遷和人生滄桑的感慨和思索。
賞析:
詩的開頭,以"今年畚鍤棄春耕"的描寫,表達了當時農耕生活的困境。"畚鍤"指的是犁和鋤頭,"棄春耕"則暗示著農民因為戰亂或社會動蕩而無法耕種田地,生活艱難。
接著,詩人描述了城市的破敗景象,"折葦枯荷繞壞城",揭示了戰亂帶來的破壞和廢墟。
第三、四句中,詩人運用對比手法,通過"白鳥自多人自少"和"污泥終濁水終清"的對比,表達了社會的動蕩和人們的離散。白鳥象征著純潔和自由,而人們則變得稀少。"污泥終濁水終清"則寓意著塵埃落定后,社會將會恢復清明和正常。
接下來,詩人描寫了沙場和漁戶的情景,通過"沙場旗鼓千人集"和"漁戶風煙一笛橫"的描寫,展現了戰爭和平靜的對比。沙場上千人集結,戰爭的氛圍仍然彌漫,而漁戶則在風煙中吹奏著笛子,平靜從容。
最后兩句,詩人回到自然景物,"惟有鳴鴟古祠柏",通過描寫鳴鴟在古祠柏樹上的情景,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思念和懷舊之情。即便是對于現在的人來說,這些景物依然是激發向往和回憶的對象。
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社會現象和對比手法的運用,揭示了宋代社會的動蕩和人們的困境,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望。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他對時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對于社會現象和人情世故的敏銳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