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張公洞 / 作者:黃庭堅 |
古洞深沉白晝間,煙霞出沒絕塵寰。
落紅滿地花初歇,啼鳥一聲春自閑。
丹灶苔荒仙去遠,松壇月冷鶴飛還。
我來幾欲重登眺,削壁題詩興不慳。
|
|
游張公洞解釋:
《游張公洞》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洞深沉白晝間,
煙霞出沒絕塵寰。
落紅滿地花初歇,
啼鳥一聲春自閑。
丹灶苔荒仙去遠,
松壇月冷鶴飛還。
我來幾欲重登眺,
削壁題詩興不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覽張公洞的景象。古洞幽深,即使在白晝也充滿了煙霧和霞光,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洞中灑滿了落紅,花兒剛剛凋謝,而鳥兒只發出一聲鳴叫,春天寧靜而自在。洞中的丹灶已經被苔蘚覆蓋,仙人早已遠離,松壇上的月亮冷冷清清,只有孤鶴在飛翔。作者來到這里,多次希望再次登高遠眺,削壁上題寫詩句,他的靈感從不吝嗇。
賞析:
《游張公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景象。作者通過描寫洞中的煙霧、落紅和寧靜的春天,以及洞外的蒼涼和寂寞,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的張公洞被描繪得神秘而誘人,洞中的景象與外界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作者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人生起伏的思考。洞中的煙霧和霞光暗示著歲月的變遷和人事的更迭,而洞外的冷清和寂寞則象征著生命的孤獨和無常。
詩中的“丹灶苔荒仙去遠”和“松壇月冷鶴飛還”暗示了洞中曾經存在的仙人之境已經逝去,人事已非。然而,詩人仍然保持著對美的追求和創作的激情,他多次希望再次登高遠眺,削壁上題寫詩句,表達了他對藝術創作的執著和不慳吝的心態。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的熱愛。同時,也傳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深刻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將景物、情感和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啟迪和思索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