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州雙松堂 / 作者:黃庭堅 |
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鳴琴。
我登雙松堂,時步雙松陰。
中有寂莫人,安禪無古今。
|
|
全州雙松堂解釋:
《全州雙松堂》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鳴琴。
我登雙松堂,時步雙松陰。
中有寂莫人,安禪無古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色宜人的地方,稱作文殊堂,下面有兩棵松樹。這兩棵松樹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天都發出如琴聲般的聲音。詩人登上了雙松堂,走在兩棵松樹的陰影下。在這里,有一個靜謐的人,他安心靜坐,超越了時間的限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景象,充滿了禪意。文殊堂下的兩棵松樹被詩人描繪得活靈活現,它們不僅在外貌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雙松),而且在聲音上也有了生動的描繪(如鳴琴)。這種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使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松樹的韻律與鳴響。
詩的后半部分則著重描繪了詩人自己的心境。他登上了雙松堂,踏著松樹的陰影,進入了一個安靜、寂莫的境地。他所描述的這個人物,被稱為“寂莫人”,他在這個地方靜坐冥想,超越了時間和歷史的界限。這種超越感與禪宗思想有著緊密的聯系,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安寧和超越塵世的愿望。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境界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追求禪宗境地的心路歷程。它憑借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內心的寧靜。這首詩詞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禪宗思想的傾慕,以及他們對于尋求內心安寧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