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慧林明茶頭頌 / 作者:黃庭堅 |
慧林有一老人,恰似銀甕盛雪。
徹底元無滲漏,旁觀但知皎潔。
有徒三百二百,木鉆漫鉆磐石。
或遇東海鯉魚,一棒令生羽翼。
其余兩兩三三,歸堂又要茶吃。
上人南來云水,因行不妨掉臂。
鳳山修水東西,靈草春來滿地。
但令己事相應,歸日驢馱不起。
|
|
送慧林明茶頭頌解釋:
《送慧林明茶頭頌》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寫了慧林寺中的一位老人,把他比作盛滿雪的銀甕,清澈無瑕,只需旁觀就能感受到他的純潔。詩中還提到了慧林寺的弟子們,他們勤奮苦修,有的像木鉆一樣鉆磐石,有的甚至像遇到東海鯉魚一樣一棒令其生出羽翼。然而,他們依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回到寺廟后還要享受茶食。詩人黃庭堅自稱上人南來,欣賞了慧林寺的山水景致,但他因為行程緊張無法耽擱,只能匆匆告別。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修行之道的思考,認為只有與自己的事業相應,才能不辜負歸家的驢子。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慧林有一老人,
恰似銀甕盛雪。
徹底元無滲漏,
旁觀但知皎潔。
有徒三百二百,
木鉆漫鉆磐石。
或遇東海鯉魚,
一棒令生羽翼。
其余兩兩三三,
歸堂又要茶吃。
上人南來云水,
因行不妨掉臂。
鳳山修水東西,
靈草春來滿地。
但令己事相應,
歸日驢馱不起。
這首詩詞通過對慧林寺中一位老人的描寫,展示了他的純潔和不凡的修行。老人被比作盛滿雪的銀甕,清澈無瑕,只需旁觀就能感受到他的美好。詩中提到的徒弟們勤奮苦修,有的像木鉆一樣鉆磐石,有的甚至在遇到困境時也能頓悟,如同遇到東海鯉魚一棒令其生出羽翼。盡管他們修行刻苦,但回到寺廟后還是享受簡樸的茶食生活。
詩人黃庭堅自稱上人南來,贊美了慧林寺的山水景致,但因為行程緊張無法停留,只能匆匆告別。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修行之道的思考,認為只有與自己的事業相應,才能不辜負歸家的驢子,意味著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回到家鄉。
這首詩詞抒發了對修行者純潔和勤奮的贊美,同時也呈現了詩人對修行之道的思考和對回歸本心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慧林寺和其中的修行者,詩人展示了一種追求精神凈化和內心寧靜的美好境界,同時也提醒人們要與自己的事業相應,做好自己的本分。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哲理,展現了宋代文人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悟道的精神風貌。
|
|